• 大缸手工“古法腌菜”丨电商“新农人”把冰城味道推向全国

    入冬了,巴彦县万发镇北兴村的乡亲们格外忙碌,乡亲们腌制的酸菜通过线上销售卖往全国,年销量突破了15吨。择菜、装缸、腌菜成了乡亲们的日常。农家院的大白菜“华丽转身”,闯开了一条增收致富路。

  • 冬日丰收季 地产鲜蔬陆续上市|延寿县兴安村温室大棚内绿意正浓

    初冬,大地被皑皑白雪覆盖,静待来年焕发新的生机。但在延寿县延河镇兴安村的温室大棚里,浓浓的绿意正在绽放。菜农们在绿叶间忙碌,打理着郁郁葱葱的鲜蔬。延寿县嘉禾春天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范国臣挎着小筐,正精心侍弄着刚刚露土的小油菜。“现在温度低,这茬儿主要以叶菜为主,有白菜、生菜、香菜、油菜、茼蒿,还有水萝卜。

  • 冬歇人不闲 直播卖货成新产业|阿城农民利用网络销售桑叶茶、玉皇糕

    这段时间,阿城区平山镇郑家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韩品伍,一直和伙伴们忙着直播销售桑叶茶和玉皇糕。这几年,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外地大型企业关注,初步规划都拟好了。近期,外地企业派人到平山考察土地情况,如果进展顺利,将在平山建设万亩桑树种植基地。农民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带地入社等多种方式参与种植桑树,增加收入。

  • 小蚯蚓“引”出生态循环产业链|宾县永和乡北兴村“蚯蚓工厂”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价值双丰收

    “不琢磨种地,养些蚯蚓能干啥?”3年前,宾县永和乡北兴村引进蚯蚓养殖时,并不被村里人看好。想不到,起初遭“嫌弃”的蚯蚓现在却成了北兴村的宝。一些难处理的秸秆、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,通过蚯蚓转化,串联起一条“农业废弃物—蚯蚓粪肥—农业种植”循环产业链,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。

  • “早”字当头备春耕 农户省力心托底|做床备土、保养农机……延寿县乡亲们正为来年春耕做准备

    “春种夏管秋收冬藏”,这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。如今,猫冬儿变冬忙,勤劳的乡亲们正在用行动和汗水改变旧习,黑土地上印刻“乡村新规”。

  • 南果北种 | 地产无花果铺就“甜蜜”致富路

    “看这无花果熟的,焦黄……您看好这枚了,那我摘了啊?”这些日子,巴彦驿马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又忙起来了,棚室里的无花果熟了,乡亲们在大棚里开了直播,顾客通过星际平台选货,看好哪枚摘哪枚。

  • “小中药”,大文章 | 阿城打造“寒地龙药”龙江样板

   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兴旺,只有产业兴旺,农民收入才能持续稳定增长。阿城区利用辖区内多山的地域特点,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,逐渐形成集种植、加工、研发、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,并着力打造“寒地龙药”的龙江样板,依靠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,助力当地乡村振兴。

  • 驻村工作队牵头,“小木耳”成就木兰乡村“大产业”

    木兰县建国乡东山村村民邹家云刚刚卖掉了自家最后一批木耳,一算账收入了3万多元。几年来,在驻村工作队的产业建设引领下,“小木耳”成了东山村的“大产业”,家家户户参与产业发展,踏上了增收致富路。

  • “延寿张果佬”把冻梨卖成“爆款”|冰城“新农人”带领乡亲走上融合产业发展创新之路

    在冰城,每到小寒时节,冻梨就如约摆进了市场。黑褐色的冻梨,被南方小伙伴戏称为“暗黑星际捕鱼”,却是咱北方人的心头好。“小寒吃冻梨,人间少别离”,冻梨独特的清凉爽甜,让不少人欲罢不能。

  • “方便大米查粥”闯出大名堂|探索玉米精深加工产业之路,“巴彦玉米”名头越来越响

    近日,巴彦县农民董国强忙着把自家的“小园玉米”装车送到食品加工厂。看着一堆堆金黄的玉米棒,经传送带上了“苞米楼子”,老董的心才算彻底放下,终于抢在下雪前把粮食归仓了。

  • 算好轮作“加减法”,为黑土地注入新动能

  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: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,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。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。作为“米豆轮作”的示范村,福合村的乡亲们正在黑土地上精算“加减法”,演绎着耕地用养结合、农业提质增效的好戏。

  • 蒲公英放飞致富梦,冰城乡村打响“新字号”

    3年前,驻村工作队助力大学生杨博森回村创业,带领乡亲们种植“滇蒲”,还在村里建起了茶厂,成就了乡村“新字号”。今年,茶厂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木兰主食研究院合作,研发了酱菜系列产品。当蒲公英遇上小园红辣椒,新品脱颖而出,成功带动庭院种植,拓宽了致富路。

  • “种豆村”种出“金豆”|持续保护利用黑土地让巴彦丰裕村成致富宝地

    作为巴彦“黑土保护第一村”,这里的黑土层厚达1.5米;经过测产,今年3200亩地里种植的“东农252”大豆种子,亩产量超过420斤。远近闻名的“种豆村”,乡亲们凭借种种子“金豆”,踏上了奔富路。

  • 草莓西红柿打造“金招牌”,“红透”方正村民致富路

    金秋十月,在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,村民在棚室里种植的“草莓西红柿”正值成熟期,目前市场收购价在每公斤20元左右。良好的市场行情,让这一柿子新品种,成为当地乡亲增收致富的“香饽饽”。

  • 木兰万亩大果榛子林点亮农民增收致富路

    深秋时节,在木兰县柳河镇大果榛子示范基地,技术指导员宋宇权正带领乡亲们采收。今年,眼前这千余亩大果榛子第一年丰果,乡亲们的增收致富路一下亮堂了。年初以来,木兰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大果榛子的工作思路,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,全县大果榛子种植发展到1万亩。

  • 稻田直播间 好农货插“翅”外销|电商为冰城农产品上行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  正值收获季,在蓝天白云映衬下,一台台收割机在稻浪中来回穿梭,远处田埂上整齐地码着一袋袋稻谷……这一幕幕繁忙的秋收场景,同时出现在冰城新农人的直播间里。

  • 五常“玉米生产大王”秋收忙 | 每天近百辆机械抢收玉米

    俗话说,三春不赶一秋忙,这句话用在五常市“玉米生产大王”石畅身上再合适不过。眼下,她的合作社每天有近百辆机车、约300名工人忙着收割玉米,预计下月初才能收完。

  • “新农人”迎“薯光”| 双城这个基地3500亩马铃薯喜获丰收

    金秋十月,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。双城区万隆乡马铃薯种植基地里,60多岁回乡创业的“新农人”吴淑芬,脸上挂着发自心底的笑意,眼前3500亩马铃薯喜获丰收,这是她期盼的“薯光”。

  • 火辣辣的小辣椒透着心里红|延寿县加信镇发展特色种植,全力打造“朝天椒之乡”

    又是一年丰收季,冰城奏响“丰收曲”。在延寿县加信镇,丰收“主色调”里增添了一片亮眼的火红色。

  • 榛果飘香 青山里长出“金疙瘩”|延寿县金凤村迎来大榛子丰收季

    金秋十月,一望无垠的延寿县金凤村山坡间郁郁葱葱的大榛子迎来大丰收,榛农们正忙着捡榛子、装袋、搬运……绿水青山间结出的不仅是成熟榛果,更是带动乡村振兴致富的幸福果。

  • 人在村中走,如在画中游|双城区爱贤村变身美丽新村寨

    “人在村中走,如在画中游”,金秋的双城区希勤乡爱贤村展开美丽画卷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,双城区涌现出一批人居环境、乡风民风、文化生活“三美”的美丽乡村,爱贤村被评为双城区“被花海包围着的最美村庄”。

  • 文明乡风暖民心 乡村振兴添动力|在驻村工作队引领下,延寿县延河镇团山村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

    绿树白墙、碧水映村,邻里和睦、其乐融融。走进延寿县延河镇团山村,感受到美丽乡村的舒心惬意。在星际注册市委政策研究室驻团山村工作队的引领下,团山村结合村情村貌,以示范带动、群众参与的方式,助推乡风文明建设,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农风、淳朴民风,精心绘制了一幅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乡村新景象,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。

  • “点子书记”带领村民蹚出乡村振兴路

    金秋时节,走进阿城区亚沟街道吉祥村,既有正待收割的金黄稻田,也有温室里刚刚栽下的绿色秧苗。村里道路干净整洁,两侧鲜花盛开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乡亲们告诉记者:“村子变化这么大,都是崔书记带领大伙儿干出来的。”

  • 种出60多斤大瓜!驻村工作队富源村里寻“富源”

    “12棚西瓜,小的都有30多斤,最大的‘瓜王’有60多斤,我活到这把年纪,第一次看见村里土地长出这么大的西瓜。这些西瓜都是驻村工作队领着乡亲们种的,真不简单。”富源村里寻“富源”。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,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驻村工作队员们变身“瓜农”,尝试棚室西瓜种植取得成功,不仅带鼓了村集体的“腰包”,更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新路。

  • 从年干粮到大产业:看亚沟黏豆包开启致富密码!

    “别拿豆包不当干粮”,这句话,少说也在阿城人家叨咕了七八百年。史料记载,这“豆包”就是指亚沟的黏豆包。原本是军队的“行军干粮”,后来成了百姓家的“年干粮”,发展至今,“亚沟黏豆包”已成长为百姓爱吃、乡亲们致富的大产业。

  • 昔日“脱贫菇” 长成“致富伞”|木兰县柳河镇发展林下经济走上特色种植致富路

    近日,木兰县柳河镇的赤松茸示范基地忙碌起来,22栋大棚开始“出菇”了,喜讯随着农户们紧张的收获和奔忙的脚步迅速传开。依靠澳门星际电子游戏赋能,昔日“脱贫菇”长成了“致富伞”。

  • 铺就“振兴路” 打开“幸福门”|阿城区双丰街道办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

  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。阿城区双丰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同时,为乡亲们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,逐渐走出一条产业兴、环境美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,也为乡亲们打开了幸福门。

  • 藏粮于技 “延寿香米”提前一个月上市|延寿县新农人采用新技术种水稻、新理念抢占市场先机

    当大部分稻田刚刚变黄时,延寿县加信镇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,一台台收割机已经开始来回穿梭收割作业了,切割、脱粒、装车一气呵成。从田间到车间,在合作社的稻米加工车间里,带着黑土地味道的稻谷,经过烘干等环节,一箱箱包装好的“延寿香米”,将很快进入市场。

  • 稻田鸭提质有机稻 通河种养结合富足鱼米乡

    冰城9月,水稻进入蜡熟期,沉甸甸的稻穗开始由绿转黄,放眼望去尽是丰收景。在通河县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内,也到了“鸭大军”收兵时节,乡亲们拿起竹竿走进如画的稻田中,指引万只鸭离田,撷取今年第一茬收成。